一、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是国家的既定方针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精细化不断加快,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吸纳社会就业、促进进出口贸易、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促进社会稳定的主要经济组成部分。由于国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无论在政策环境、经营环境、还是金融环境等方面都已得到很大改善。特别200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文件从不同方面积极支持民营、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中国银监会、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机构也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来完成。财政部也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了不良贷款的呆账核销、重组、减免政策,以增强商业银行消化和盘活不良资产的能力帮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渡过难关。
我省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也是空前的,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支持与之相适应的中小企业在我省落户、发展。省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拿出多项奖补措施鼓励省内各金融机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以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资金、加快发展。
二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现状
淮南是一座资源型城市,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工业结构比较单一,长期以来中央级企业、资源型重工业、国有大型企业一直占据我市工业主导地位,中、小企业在我市不仅占比小发展缓而且长期处于不为重视状态银行融资情况更为困难。据统计我市中小企业数量和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分别仅占全省的4.7%和2.6%,且全市中小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合肥经济区的其他城市以及蚌埠比较也相对落后。为适应我市经济快速发展调整目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当务之急,近年来市政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会同市财政、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安排非公经济贷款贴息资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非公经济(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等。采取组织“中小企业信贷产品推介会”、“861”行动计划项目对接会”等活动,促进银企交流来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融资难的共性问题。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机会,但要彻底消除‘融资难’这一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还存在多方面困难需要克服。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1、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在客观上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我市属于投资拉动型重工业城市其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能源、电力、化工以及基础设施等大项目的投资,其中煤电化三大行业经济增加值占到全市总量的85%以上,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以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地的,固有的逐利性必然使绝大多数信贷资金主动流向占据我市经济发展主要地位的煤、电、化行业,从而形成了目前信贷资金高度集中的局面。而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由于数量、规模有限、知名度不高且发展缓慢,因此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关注。所以,急需改变目前过度倚重煤电化的工业格局,采取产业向集约型、多元化、深加工方向转移的方式来促进中小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
2、银行经营对资产质量的高约束和成本收益的配比原则,使得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受到影响
商业银行运营受到资金效益、外部监管、资产质量等多种指标约束。而小企业信贷业务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业务,具有笔数多,金额少,见效不突出,贷后管理繁琐,单户管理成本高的特点,这在淮南目前产业格局下客观上限制了国有大型银行对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主动性。目前主要是运营成本较低、成立时间较短的徽商银行、通商银行、和在淮的部分股份制地方银行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主体,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占比较少。
3、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特征使银行提高了信贷门槛
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账册科目不全、内控制度不严,对外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缺乏真实性。加之经营历史短、信誉积累不足、缺乏品牌及信用历史所能发挥的间接传递信息能力是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小企业涉及各行各业,多是家族制管理模式,企业负责人普遍层次不高博弈心理浓重,确少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在经营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尚能正常运转,如为扩大经营规模而贷款,转嫁给银行的风险就会骤然增大。还有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我市部分金融机构尝试对中小企业放贷,结果其中80%以上形成不良无法收回的教训,以至于一提到小企业,就想到风险。
基于上述原因银行出于防范风险的需要,必然提高了中小企业信贷的准入门槛,其结果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三、对加快中小企业发展、解决融资问题的建议
1构建合理的中小企业发展框架
1、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经营环境,政策环境、需要政府在体制、机制、政策、融资方面上加大对煤、电、化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使中小企业在数量、质量、规模、效益上有显著提高。另外在招商引资方面以优惠政策争取适合于我市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环保型、科技型、循环经济型中小企业在我市落户,改变目前过度倚重煤、电、化的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引导产业向集约型、多元化、深加工方向转移,以此来促进中小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形成合理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格局,从而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的同时增加中小企业在我市的经济容量和工业占比。吸引更多金融机构目光,使商业银行把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作为盈利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利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建立良好金融环境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优化金融环境,搭建金融与企业对接平台完善金融配套服务。如加快完善企业征信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通报机制,为推进小企业融资工作提供有效的信用信息支撑;完善担保体系、壮大担保公司实力,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市场准入和经营秩序;通过再担保、股权投资等多种手段,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产权清晰、优势互补、有分有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打击企业逃债行为,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依法落实和保全金融债权。使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安全性与主动性得到提高。
3、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结构治理和企业信誉再造工作,以良好的信用拓宽融资渠道
在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我市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客观上为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分散集中风险提供了机会,但是银行风险控制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宗旨对中小企业信贷准入有着严格要求。因此在满足政府倡导的产业发展前提下,作为中小企业本身要注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结构治理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信用管理机制,改变不利于监督管理的落后经营模式,通过主流媒体披露企业在在规范经营中的生产成就和各种真实财务信息,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积极投入到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只有企业自身做大、做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才能引起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才能在以后的扩大规模和业务发展中获得更多金融支持。
市政府可以积极发挥区域经济宏观调控和宣传作用,通过主流媒体和新闻机构建立一个中小企业信息窗口,对那些适合我市城市转型、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小企业情况进行推荐,如实披露产供销及财务信息使银行对其有客观全面了解。另外积极创造条件为中小企业发展搭建融资平台,促进商业银行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以适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充分发挥出金融机构主渠道作用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使真正有市场、有效益、有贡献的中小企业走出目前的融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