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由
农村金融一直是整个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之所以受到持续广泛的关注,是因为它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繁荣稳定。在诸多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因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农业和农村生产基础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并存且难以控制,造成农村金融行业平均利润率较低。而风险管控是金融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必备条件,因此,出于商业化经营的合理选择和资本趋利性的考量,金融机构不断压缩农村市场成为必然,农村资金供给不足问题将长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为了应对农村金融存在的相关风险,实现金融体系的风险对冲功能,亟需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以期对农村金融快速健康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建议
在农村市场上,掌握财政资源的政府,与提供金融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合作金融组织、民间金融等一起,共同构成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这几类主体的功能定位不同,对风险控制的要求和能够作为的空间也不尽相同,在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时,需要区别情况、统筹安排,才能有效增加农村资金的可获得性。有鉴于此,特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政府
1.各级政府应着力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环境,重点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防范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
2.完善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财政补贴机制,特别是在政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年度考核工作中,通过奖励来体现对农村金融风险的分担和补偿;
3.建立农业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由农业管理和气象部门负责定时发布农业生产风险监测和预警报告,实现风险信息共享;
(二)基金
1.设立地方政府支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对于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形成的农贷损失,按一定比例从风险基金中提取风险拨备;
2.探索建立自中央到地方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巨灾风险分散体系;
3.筹建农业风险投资银行或农业风险投资基金,实行公司化运作,发挥项目论证优势,将民间资本导向高科技、高收益、高回报、高风险的农业科技型产业化项目;
(三)担保、保险
1.强化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监督机制,预防担保中介失信引发的金融风险;
2.组建农业再保险和信用再担保机构,为农业保险机构分散风险;
3.创新融资担保方式,扩大抵押品担保范围,拓宽农业风险的分担渠道;
4.增加保险品种,建立“信贷+保险”的贷款运行模式,降低信贷风险;
(四)监管
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分类监管制度,建立差异化的监管技术和方法,充分体现农村金融业务的风险特征。例如,可以灵活掌握农户和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容忍度,对因自然灾害形成的不良贷款和造成的损失,允许对贷款责任人实行尽职免责制度。
|